陳景容教授自1950年代開始從事藝術創作以來,屢獲大獎,畫作等身,孜孜於研究、創新技法,教育提攜、拔擢後進的精神令人敬佩。更常以其國際見聞,引領創作並開創風氣之先。足可供為畫歷的典藏:
 

 

1965年,以三夾板貼附大理石片的嵌畫技法,發表了「離愁」鑲嵌畫作品,為日後豐富的馬賽克鑲嵌創作成果,初試啼聲,也開啟了國內藝術的視野。

   
 

1965年,以美柔汀技法所發表的「貝殼」銅板畫,為國內引入此技法,開創風氣。

   
 

1982年,以其深厚的素描表現手法,結合陶瓷釉藥的使用,發表了「沉思」彩瓷畫,為臺灣畫家在彩瓷創作上開創風氣。

   
 

1987年,獲邀請在國家音樂廳正廳創作,發表了「樂滿人間」濕壁畫,不僅提供其在壁畫專長的發揮,也是台灣第一幅大型的濕壁畫,開風氣之先。

   
 

1987年,以台灣鄉村生活配上群像的主題,為台灣美術館門廳創作8*12公尺的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巨幅油畫。十八個月的創作歷程,透過複雜的構圖、深厚的創作功力、與其對於媒材的自製研發,均已為台灣美術史烙下了深具意義的足跡。

   
 

1994年,以其畫作中特有的靜謐與生命力,發表了「騎士雕像與教堂」油畫創作,受到1998年法國最重要畫展之一的法國春季沙龍所肯定,獲頒給油畫銅牌獎榮譽,是大師典範的代表傑作。

   
 

1997年,以超現實的旨趣,營造動靜構圖的律動與協和,發表了「畫室的模特兒」油畫創作,受到2000年法國藝術家沙龍展所肯定,從七百多位國際畫家的作品中脫穎而出,獲頒榮譽獎,是備受國際肯定的代表作。

   
 

1999年,以生命的哲思,營造生命與靜物的對照式構圖,發表了「騎士雕像與裸女」油畫創作,更在當年的法國藝術家沙龍展中,榮獲銀牌獎的肯定,是大師足跡國際的重要殊榮。